科普与倡导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科普与倡导

【食疗药膳】不同体质不同饮食调补法

发布时间:2023-03-17 18:30    浏览量:



饮食调补



随着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饮食补身、饮食防病愈加重视。中医饮食调补属于中医食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疗效独特、显著的特点。

调补的目的是固本培元,增强脏腑功能,提高人体抵抗力。调补适用于虚性体质或虚性证候的人群,比如大病久病后、慢性疾病、亚健康状态、中老年人、女性等。


3.jpg


调补的原则


1.辨体质

体虚可分为气虚、阴虚、阳虚、血虚等不同,需要从整体出发,辨证—辨体质施补。

气虚质人群宜选用健脾益气补肺的食材,如山药、党参、黄芪、瘦肉、莲子、虫草花等。

阴虚质人群宜选用滋阴润燥的食材,如沙参、百合、麦冬、石斛、木瓜、乌鸡等。

阳虚质人群宜选用羊肉、牛肉、当归、生姜、杜仲、巴戟天等食材。

根据个人体质及证候的不同,确立调补原则后,选择性味搭配合适的药食同源的食材,能更好地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失调,恢复健康。


2.分人群

老年人脾胃功能减弱,阴阳气血亏虚,调补之前要先调理脾胃,调补时宜选用性味相对平和的食材,如山药、莲子、陈皮等。调补肝肾时多选用枸杞子、杜仲、栗子、核桃等。

中青年女性常兼气郁、血虚,调理需兼顾疏肝行气、养血健脾,调补的食材以大枣、桂圆肉、乌鸡、地黄等为主。

慢性疾病人群如老慢支、哮喘等,发作期不宜进补,若处于缓解期需根据病情决定调补的方案。

小儿脾胃发育尚未健全,稚阴稚阳,一般情况下,饮食只需膳食均衡即可,无需额外调补。平素宜健运脾胃功能,食材多以山药、莲子、白扁豆、白术、粳米、小米、太子参、谷芽等为主。


3.应时令

食疗进补也应顺应四季气候变化,合理选择食物或药物进行调理。春季注重养肝,夏季侧重养心,秋季适宜养肺,冬季则养肾。


4.jpg


调补的方法


1温 补

温补是应用温热性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。温补性食物有羊肉、牛肉、鸡肉、狗肉、鹿茸、腰果、核桃、韭菜等。适用于阳虚质或阳气亏损的证候,如肢冷、畏寒、乏力、疲倦、小便清长而频等,也适用于冬令进补。

代表药膳:当归生姜羊肉汤

材料:当归10克,羊肉250克,陈皮1瓣,生姜10克,枸杞子10克,淮山15克,盐适量。

功效:益气血、温中散寒,是阳虚体质人群冬季补身佳品。

注意:感冒发热及湿热体质不宜食用羊肉。


5.jpg


2清 补

清补意为补中有清,清除邪气,扶正固本,以清淡平和的药物或食物滋补身体。清补性食物有苹果、梨、百合、小米、蛋、冬瓜、萝卜、干贝等。主要适用于阴虚体质、气虚挟燥热、病后邪热未清;也适用于夏季、秋季的进补。

代表药膳:石斛陈皮水鸭汤

材料:水鸭半只(约250克),石斛15-20克,生姜3片,新会陈皮1瓣。

功效:清热生津、润肺养胃,清中有补,尤其适用于平时熬夜、吸烟、反复口腔溃疡、口干舌燥等人群。


6.jpg


3平 补

平补属一种缓补法,指用甘平和缓的补益方药治疗体虚久病、病势发展较慢者。平补的食物性味平和,适应性强,如粳米、大豆、玉米、胡萝卜、扁豆、莲子、百合、花生、芝麻、葡萄、猪肉、鸭肉、蛋、泥鳅、牛奶等。适用于多数人的日常保健,一年四季均可食用。

代表药膳:四神排骨汤

材料:莲子、芡实、茯苓、山药各30克,排骨500克,江瑶柱15-20克,蜜枣3枚。

功效:健脾、补肾、祛湿,对脾胃虚弱、食欲不振、容易腹胀或腹泻者有调治作用,也可用于一般人群调理身体。


7.jpg


4滋 补

滋补是用具有滋阴补血作用的药物治疗阴虚证、血虚证的治法。滋补的药材或食材大多药性滋腻,补虚力佳,可治阴虚、血亏等病证,如熟地黄、阿胶、首乌、圆肉、花胶等。脾胃虚弱或痰湿质人群要慎用滋补的汤水。

代表药膳:熟地当归鸡汤

材料:熟地10克,当归5克,乌鸡250克,枸杞子10克,生姜2片,陈皮1瓣。

功效:补虚养血。适合于调理气血亏虚所致头晕、乏力、月经量少、面色无华等不适。

注意:此汤滋腻,痰湿、湿热体质、感冒发热人群慎用。


8.jpg


5峻 补

峻补法适用于大病初愈、身体非常虚弱者。峻补的药材大多为强力补益药,如野山参、紫河车、鹿茸、巴戟天、淫羊藿等。这些药物往往药效猛烈,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,若服用不当容易出现“虚不受补”等不良反应。

信息来源:广东中医药



微信图片_20230317183030.gif


您还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们:

新浪微博:@爱力重症肌无力关爱中心

抖音:爱力关爱中心



上一篇:
下一篇:
返回列表
联系我们
电话:010-63558441
手机:17753580015
邮箱:ailimg@ailimg.org
  • 爱力家人小程序

  • 重症肌无力患者App

Copyright © 2022 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罕见病关爱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50408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