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8日,我们将迎来了2023年的寒露节气。
寒露,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,秋季的第五个节气。自“寒露”时节起,雨水渐少, 天气干燥,昼热夜凉, 气候由热转寒。在自然界中, 随着寒气的增长, 万物逐渐萧落, 阴阳之气开始转变, 阳气渐退, 阴气渐生, 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, 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。
寒露,是深秋的节令,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。进入寒露,时有冷空气南下,昼夜温差较大,并且秋燥明显。
起居
寒露过后,天气渐冷,需要适时增减衣物,防寒保暖,预防受寒诱发疾病,尤其是老人、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群。同时,“春捂秋冻”,换季穿衣最好厚薄搭配,以保暖为主,尤其要注意保护颈椎大椎穴、双膝及足部。
“寒露脚不露”、“人老脚先衰”。中医理论认为:百病从寒起,寒从脚下生,因为足部是足三阴与足三阳经所过之处,如果脚部受寒,寒邪就会侵入人体,影响脾、肝、肾、胃、胆、膀胱等脏腑功能。
因此,寒露过后,重视足部保暖非常重要。足部保暖除了要注意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,还应养成睡前用热水或药水泡脚的习惯。用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,还能使血管扩张、血流加快,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,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,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。选用艾草饼泡脚有温经祛寒,活血通络。适合畏寒喜暖、手足冰凉之人。
饮食
寒露节气已是深秋,而中医认为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。“金秋之时,燥气当令”,秋分过后,此时的燥邪多为凉燥,燥邪之气易侵袭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,人体容易出现咽干、眼涩、鼻燥、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秋燥症状。
饮食调理上仍要遵循“少辛多酸”的原则,毕竟如生姜、青葱、大蒜、辣椒等辛辣食物过食易耗伤阴精。可适当选择雪梨、蜂蜜、杏仁、芝麻、柿子等柔润之品。
运动
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,生机勃勃,但秋高气爽、遍地金黄却也另有一番动人景象。闲暇时到公园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,可增强体质。此外,秋游也是一种好的活动形式,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。
可坚持在室内做八段锦,每个动作做5-10遍,周身微微出汗为宜。
或做以下锻炼:
叩齿功法:每天清晨睡醒之时,把牙齿上下叩合,先叩臼齿36次,再叩前齿36次。有助于强肾固齿。
咽津法:每日清晨,用舌头抵住上颚,或用舌尖舔动上颚,等唾液满口时,分数次咽下。中医认为,唾液为人体自身的金精玉液,有很好的养津液、生津止渴等功效,亦有助于消化。常练此功法可改善头痛、腰背痛、鼻出血、目黄泪出等症。
食疗方
百合莲子银杏粥
材料:百合15克,莲子20克,红枣20克,银杏15克,白米100克,冰糖适量。
制法:莲子去芯,银杏剥壳后水煮去皮,浸泡半小时,然后与其他食材一同放入煲中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后,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调匀即可。
功效:养阴润肺,健脾和胃。适合素体脾胃偏弱、肺燥阴虚之人。
花生莲藕猪骨汤
材料:花生米50克,莲藕500克,猪骨500克,鸡爪3对,红枣3枚,生姜3片。
制法:以上食材洗净,莲藕切块,猪骨焯水后与其他材料一同入锅,加足量水,大火煮开,转小火续煮约2小时,最后加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补血养颜,护肤润肺。适合血虚肺燥、皮肤及口鼻干燥之人。
阅读原文或长按以下海报二维码
支持“无力患者有力生活”助无力患者重建生活
您还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们:
新浪微博:@爱力重症肌无力关爱中心
抖音:爱力关爱中心